對話
葛宇路:最初只當做一個藝術品現在意識到可能不符合法規
昨(11)日,北青報記者聯系到命名“葛宇路”的中央美術學院學生葛宇路,他表示最初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一條道路只是源于藝術設計,并沒有想到會被地圖軟件收錄成為具備功能性的道路名稱。對于“葛宇路”的走紅,葛宇路本人除了開心還有些忐忑,他害怕關注度上升的同時還會引來爭議,由于“葛宇路”最初命名的時候并沒有經過審批,他擔心“葛宇路”會因此被撤掉。
北青報:最初怎么會想到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一條路的?
葛宇路:最早的想法起源于一次短期美術史課程,我開始思考名字和我個人的關系,以及私人符號出現在公共場合的某種趣味性。大家通常會選擇隱匿掉自己的名字,我決定反其道而行之。
北青報:你怎么知道那條路是沒有名字的?
葛宇路:當時通過搜索紙質地圖和網絡地圖,都沒有發現這條道路的名字。最初這條道路只是位于蘋果社區內部,后來社區一分為二,我猜想有可能是因為道路狹小等原因并沒有相關部門為其命名。
北青報:你在“葛宇路”上都放了哪些標識?
葛宇路:我查看了附近的道路標識,按照樣式在網上定做了兩個“葛宇路”的路牌,分別掛在了道路的東西兩側。另外,這條道路的西側原先就有禁止鳴笛標識,我就在東側也放置了一個同樣的標識。
北青報:路牌放過去的時候有沒有跟相關部門報批?
葛宇路:沒有。
北青報:你自己覺得這個行為合法合規嗎?
葛宇路:最初設計的時候我也只是把“葛宇路”作為一個藝術品,沒想到后來它能成為具備實際功能的一條道路的名稱。但是我意識到這可能會影響市容市貌,也不符合相關法規。
北青報:你是什么時候發現“葛宇路”被地圖軟件收錄的,當時什么心情?
葛宇路:同學有一次點外賣在地圖上發現了這條跟我名字一樣的道路,我才知道“葛宇路”被地圖軟件收錄了。當時的心情是復雜的,一是開心,同時也有些忐忑。因為后來我發現有人把這件事情發到了知乎上,就擔心“葛宇路”因為過度曝光會被撤掉。
北青報:之前有在北京的其他路上貼過自己的名字嗎?
葛宇路:貼過,我在草場地和亮馬橋的一些道路上也貼過自己的名字。我也不清楚為什么只有這條“葛宇路”被地圖軟件收錄,有可能只是巧合吧。
對于這種以自己名字命名道路的方式,不知你們又有什么看法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