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直聽說《大明宮詞》很好,但是從小到大家里不許看電視,我也就從來沒機會看過。雖然一直很喜歡周迅的靈氣,但是最后動心去看,是因為某部新劇的出世讓我忽然得知《大明宮詞》的導演是李少紅,拍過新版《紅樓夢》的李少紅。網絡上對這兩部劇一好一壞的極端評價令我對她產生了興趣。
其實幾年前我因為喜歡紅樓夢看過她拍的新版,完全沒有網友說的那么糟糕。里面人物的性格塑造都十分好,尤其是在黛玉和寶釵之間沒有偏愛,薛寶釵這位少女的形象塑造的溫柔而飽滿,她有寬讓亦有憂傷,是我十分喜歡的。只是聽說每集用了不同的編劇,我也發現某些重要的細節竟然因此被遺漏了,比如“何時孟光接了梁鴻案”。
看完《大明宮詞》的第一感受就是,李少紅是有才華有潛力超越舊版《紅樓夢》的。她對女性的心思,對權力斗爭的不動聲色,對男女的情愛,都有著超常的、多樣的、細致的、叛逆的理解。《大明宮詞》即使放在今天,也是叛逆的,以現在的網絡環境看,恐怕是更叛逆的。
武皇登基的那天,她身著華服,緩緩登上臺階,展開寬大的雙袖,她面對朝拜的百官臣子說了一句話,你們——,要,聽,話———!這大概是全劇中最讓人出戲的一句臺詞,我當場就啞然失笑。在如此一個歷史性的時刻,輝煌而莊嚴的時刻,她怎么說了一句女人說的話(原諒我對女人形象的偏見)?
直到全劇看完,我始終不忘這一句,這句話在我心里反復出現。到最后我終于明白,天哪,其中大有深意!這一句話,概括了從古至今幾千年的政治!
李少紅讓一個女人說出父權世界不敢說的話,她真是夠老辣。我是真的相信,如果新版《紅樓夢》沒有那么多的資本的牽制,如果她能潛心……
因為對李少紅的好奇看完了《大明宮詞》,幾個月來念念不忘想寫一下太平公主的三段愛情,今天才成文。這是一個側面,印證了李少紅在這部劇里表達的濃烈的女性主義、和對愛情不同形式的反叛呈現。
一見鐘情長相守
未諳世事的太平,在元宵燈會偷偷溜出去、偶遇薛紹的時候,可能從來沒想過,有些東西雖然她喜歡,但是已經屬于別人了。其實告訴她,她未必不懂。
武后因為自己選擇了爭斗和權力,她要用它保護太平,去完成她生命中缺失的那一塊 - 我的女兒,太平公主,你只需要去愛就夠了。
她以自己的專橫,給予了女兒世上無人能及的寵愛 - 她賜死了薛紹青梅竹馬身懷六甲的妻子慧娘,以最殘忍的方式恢復薛紹的單身。也給了太平一個異常悲劇的愛情的開端。
有時候我們相信,在愛情中,一個后來的人永遠爭不過一個留下了印記的死去的人。可是薛紹面臨的,正是一個相反的問題,慧娘在記憶中越來越遙遠,他與她長相守的誓言,越來越爭不過眼前美好天真的太平公主。
他只能逃避。從新婚之夜就徹夜不歸,因為他的忠誠,在慧娘那里。他以這段忠誠,去忍受權力下旨的蠻橫的命運:他將慧娘偷偷藏在寺院,慧娘生下兒子難產而死。他們愛情和誓言的結晶,卻只能像孤兒一樣寄養在寺院。
他逃避,是對太平的報復,你母親不是有權利成全我們的婚姻嗎?不,你只能得到婚姻的外殼。也是想讓一往情深的太平恨他,撤離,是他不敢面對日久生情的任何可能。到最后連太平也看出,他對她的冷漠,遠遠超過了對她的怨恨。
可是誰能不愛太平?燦爛浪漫的太平在薛紹的冷漠中逐漸地凋零著,可是她始終守護著愛他的初心。他和她相處得越多,對她的喜愛就越多一點,他對慧娘的愧疚、對自己長相守的誓言的背叛,就越深重。雖然慧娘的死不是他的錯,可是背負這份罪的是他。長相守的誓言,他只允許一生許給一個人。他在信念與真情之間飽受折磨。
后來,他逃避,也是在保護太平,不讓她知道,她的初戀竟然是被深愛自己的母親親手撕碎的。
武則天說薛紹是因為懦弱才不幸。他不懂得忘卻,不珍惜現實,活在過去。他太完美,沒有勇氣接受自己愛上了太平。
這樣的話或許有些道理。但是,薛紹的困境在于,過去的悲劇太強大。無論他選擇哪一條路,他的故事都注定是一個文學性的故事,而沒有任何現實生活的可能。
他們婚姻中那個巨大的謊言,一開始是薛紹不信任,想要保護他和慧娘兒子的生命,后來則是不忍,這樣的真相對太平也太殘忍。
最終,他自殺于她的劍下,吐露了多年的真相,他埋藏的對慧娘的愛和愧,和他已無法克制的對太平的愛慕。也正式拉開了太平和母親此后多年的對峙。
也是為對抗母親,太平嫁給了善良卻魯鈍的武攸嗣。武則天則賜給太平休夫的權利,提前宣告這段婚姻的死亡。
太平和武攸嗣此前有友情,但是作為夫妻他們幾乎沒有任何共同語言,心靈交流的嘗試,和隱晦的性愛的嘗試,一次次宣告失敗。無聊之中,太平贍養門客充實時光,武攸嗣則配制春藥博得武后寵愛,卻因此喪失理智,口出狂言,最后在與侍女發生關系后羞愧自刎于劍下。
這是一場與愛情無關的婚姻。
此刻相愛的身體
太平公主在政治上的膽謀令武則天刮目相看,她邀請太平主持意義重大的貢院考試。就是在這場考試中,太平遇見了此生中令她心動的第二個男人,張易之。
張易之的容貌酷似當年的薛紹,瞬間點燃了太平早如死灰一般的心。而張易之卻不是一般的風流文采的文人,他是一位非常有心計、有非常的以情動人之手段、并立志憑借此捷徑走上權利高峰的人。他一旦知曉太平公主和薛紹的過往,立刻以《長相守》的琴聲和欲擒故縱的消失,牢牢地吸引了太平。
太平再次見他的時候,他已經成為武則天的男寵。在太平與他癡纏的整段故事期間,張易之的角色一直是男寵。他不僅對此毫不避諱,并以此為不得不服侍其他女人的借口。
但我仍以為,這段感情是太平一生愛情中濃墨重彩的一段。張易之帶給他的,不是長相守的忠誠和理想,而是于此刻相愛的身體。是完美的愛情不為人知的另一面。
太平和他一夜之后,悔而不初。她究竟為什么后悔?是睡了一個供人玩樂不知廉恥的男人?是因為她親手破碎了最純最美的長相守的信念吧。是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人帶來的愛情的陌生體驗而恐懼吧。
她想要逃離。
但他究竟也不是一個普通的男寵。他對女人情感的體察太細致入微了,她生氣,她對他依然動著心,她不敢走近,她偽裝,他都知道得清清楚楚,并帶著她穿越這些情緒,抵達自己心靈此刻的渴望。
溫文爾雅,嗓音優美,詩書氣質,即使在獻媚時也依舊格調優雅。樣樣都是致命的誘惑。他以一首《紅豆》解讀王維藏在“春來發幾支”中對太平隱含的愛意,挑撥了她的好奇心。
他用紅布條蒙住她的雙眼,把她帶到滿桌的燭光面前,讓她用隔了紅色濾鏡的朦朧的視線、用自己的身體去感知那光,那熱,那溫暖,那跳躍。
忽然,他熄滅了蠟燭。
不,她要它們亮著。這是她的身體的答案。
她不要逃離。
身體的愉悅,她沉進去了。純粹通過肌膚傳遞的愛情,是身體之間最真誠的對話。
……
只是,他在不同的時刻真誠地愛著不同的女人的身體。
然而,太平終究對張易之叛逆的愛情觀感到困惑。在她政治失意之時,她對長相守的渴望再一次浮出表面。她請張易之和她一起離開他“不得不”身為男寵的大明宮,去體驗理想和身體合二為一的愛情。
但是,他堅定地選擇了身處權力之中。
在太平和武皇之間,他選擇了跟隨武皇,以此攀登權力的頂峰。然而,武則天即使年邁衰老,在權力之巔和生命盡頭體驗虛無和失落,即使在享受張易之寵愛之時,她也十分精明地洞察張易之的貪婪和瘋狂。
張易之死于太平前來救駕的劍下。他是死于太平劍下的第四個男人。除薛紹和武攸嗣之外,太平還刺死了另一個男人,從武皇那里失寵后瘋狂的薛懷義。
不倫的親情之戀
到此太平的第二段愛情也結束了。但我不打算說王維。那哪一個是她的第三段感情呢?
李隆基。
李隆基是太平最喜愛的四哥哥李旦的兒子。李旦一生兩次登基,卻兩次讓位,一次讓給母親武則天,一次讓給哥哥李顯。讓位后的廢帝自然逃不掉流放的命運。太平對李隆基的保護,正是對哥哥的承諾。
太平第一次政治失意,正是因為李隆基。她太愛哥哥的兒子李隆基,而不令他與突厥聯姻為人質,引發兩國的戰爭。太平和武則天終究是不同的人。她雖有同樣的智慧和魄力,卻沒有武則天的冷酷。
而李隆基一直仰慕著他美貌如仙的姑姑。他從小就愛給太平頭上插牡丹花,說要她做妻子。小兒言語天真。可是隨著年歲的長大,這種仰慕已經漸漸超越姑侄之情和少年對成熟女性的朦朧愛戀。太平醒來就要張易之離開的那個清晨,少年李隆基一直在外練劍,他偷聽了太平的發泄,太平破碎的哭泣,張易之撫摸她的肌膚……和他們三天三夜的沉醉。他的心里充滿了疑惑,羞恥,和嫉妒。
李隆基能夠在祖母和父輩叔伯的爭斗中存活,也全靠太平的庇護。她不僅為他犧牲自己的政治前途,也令薛紹隱姓易名的兒子崔緹(薛崇簡)在李隆基身邊竭力輔助。這一對人也在戰場上結成真正的兄弟。
卻又在皇位繼承和對太平的愛戀上陷入至死的分歧。
李隆基野心漸漸顯露,他不贊成女人當政。而崔緹卻一心希望太平登基,這是為父親薛紹挽回名譽、報父死之仇的唯一途徑。
在這政治分歧的背后,兩個男人對一個女人的愛戀也在暗中糾纏。是的,崔緹希望能在世人面前光明正大地喊太平一聲“母親”,但他對她的深愛也超越了母子的情感,混入了償還父親對太平的虧欠、和男人對女人難以言表的依戀。
李隆基和崔緹分歧斗爭之中,先是崔緹,太平最愛的男人的兒子,毒殺了她最愛的四哥哥李旦。太平正是在得知此消息,狠狠笞打崔緹至血肉模糊時,瞬間生白發。
但是崔緹很清楚,任何人一旦登基,都會忌憚太平的威望,她也會陷入生命危險。他因此蒙面刺殺李隆基,為她除掉登基途中一個障礙。斗爭中李隆基一劍殺死了崔緹,薛紹臨死對她最大囑托。
太平一生之中最珍愛的兩個孩子,殺死了她生命中最重要最心愛的兩個人。
太平對李隆基究竟有沒有女人的一絲愛戀?我想,有的。那是對父親、對哥哥、對晚輩、對一個一生保護即將踏入輝煌前途的人的愛戀。這是,愛情的另一種隱秘的形式。
可是,怎么能對一個經歷過如此悲劇對死亡懷抱著向往的人,對她要求服從的愛?
是的,李隆基愛著太平,但是走上皇位,他也忌憚太平。如果,太平不能以愛的名義留在他身邊、服從他,她只能以死去的姑姑實現她答應永遠和他在一起的諾言。
女:
野花迎風飄擺,好像是在傾訴衷腸;
綠草凄凄抖動,如無盡的纏綿依戀;
初綠的柳枝輕拂悠悠碧水,攪亂了苦心柔情蕩漾。
為什么春天每年都如期而至,而我遠行的丈夫卻依然不見音訊…
男:
…離家去國整整三年,
為了夢想中金碧輝煌的長安,為了都市里充滿了神奇的歷險,為了滿足一個男兒宏偉的心愿。
現在終于錦衣還鄉,又遇上這故里的春天。
看這一江春水,看這滿溪桃花,看這如黛青山,都沒有絲毫改變。
也不知我新婚一夜就別離的妻子是否依舊紅顏?
……
來的是誰家女子,生得是滿面春光,美麗非凡!
……
這位姑娘,請你停下美麗的腳步,你可知自己犯下什么樣的錯誤?
女:
這位將軍,明明是你的馬蹄踢翻了我的竹籃,
你看這寬闊的道路,直上青天,
你卻非讓這可惡的畜生,濺起我滿裙污點,
怎么反倒怪罪是我的錯誤?
男:
你的錯誤就是美若天仙,
你婀娜的身姿讓我的手不聽使喚,
你蓬松的烏發漲滿了我的眼簾,看不見道路山川,只是漆黑一片;
你明艷的面頰讓我胯下的這頭畜生傾倒,竟忘記了他的主人是多么威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