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/閔遠豪
霜降隨想
秋天的最后一個節氣是霜降,過此,可隱約聽到冬天的腳步聲響。
天上的大雁,為躲避寒冷,不遠千萬里,從西伯利亞遷徙到我國溫暖的南方。
長途飛行中,不時發出嘎嘎叫響,既像是提醒同行的伙伴,保持距離注意跟上。注意隊形變換,保持飛行航向。
又像是呼叫下面的人類,嚴冬馬上來到,抓緊時間秋收冬藏。
地上的獅子狐貍、雞鴨犬羊等換毛動物,早已長出濃密長毛,準備抗御冰雪風霜。
水中魚兒,潛入水底,再不敢浮出水面,欣賞陸地上的繁華景象。
一歲一枯榮的離離原上草,失去了往日的昂頭挺立、嬌嫩翠綠,代之以垂首彎腰、一片萎黃。
高大的梧桐樹,為節氣站崗放哨。它最早落下樹葉,提醒世人"一葉知秋",如今滿樹的闊葉全部落光。
眾多的樹木紛紛仿效,逐漸退去樹葉,最大限度縮小表面積,盡量減少冰雪給肢體造成的創傷。
桂花樹剛剛收回香氣,散盡小花,脫掉金黃裝。養精蓄銳,等待明年再登場。
會唱歌的雄蟬不再歌唱,并完成了生命歷程,脫胎換骨進化成蟲卵,在枝葉中隱藏。
熱鬧的青蛙,早已緘口不言,和松鼠、蛇、熊等冬眠的動物,尋找一個洞穴美美地睡上一覺。等到醒來時,大地早是一片生機盎然明媚春光。
路上行人穿上長衫長褲、風衣夾祆。若是偶爾見到著短褲背心者,不用詢問,肯定是長跑健將。
正是:萬物蕭索缺生機,百花凋零失妖嬈。大地主陰少見陽,人面冷漠多秋殤。
古代刑罰:"秋后問斬",更為這個時節增添了一分恐懼和悲慘凄涼。
正是有了這些消極因素的影響,古人才有"秋風秋雨秋煞人"的詩句,以致于世人見到"秋"字、到了秋天,便生出無端的憂傷與惆悵。
天地玄黃,宇宙洪荒。寒來暑往,秋收冬藏。這是大自然的循環運轉,何必為此慘然心傷。
即是寒冬降臨,冰天雪地,出現千里冰封、萬里雪飄,山舞銀蛇、原馳蠟象。那不僅是瑞雪兆豐年,更是南方人一生一世也難得幾回見的北國風光。
作者簡介:
閔遠豪 黃石市軍休所退休干部,愛好不一,學而不精。當過十年執業律師。會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,偶爾寫打油詩,在東楚晚報黃石日報和楚天都市報發過小作。